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4集课程复讲 |
|
郎海涛学长 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4集提纲 1.为什么说“没有孩子不能教”? 2. “执虚器、如执盈、入虚室、如有人”的含义是什么? 3.“事勿忙、忙多错”的含义? 4.“勿畏难、勿轻略”的含义是什么? 5.人生境界、人际关系的真正根本在哪里?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4集复讲 1.为什么说“没有孩子不能教”? 被学校认为行为偏颇的孩子,几个月当中,被蔡老师的爱心所转变,印证了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没有学生不能教,要问我们是不是有这颗真诚之心。 当一个人他的生命当中可以感受到有一个人真正爱护他、关怀他,这个孩子就不会变坏也不可能自杀。 有孩子自杀,是因为空虚,觉得没有人关怀他。
2. “执虚器、如执盈、入虚室、如有人”的含义是什么? 执虚器,如执盈, 好像端得像已经有盛着东西,有时候我们拿的东西轻,会比较不小心,会比较轻忽,很有可能就打破、摔破了。 入虚室,如有人,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,也要当作旁边有人的态度,要有“慎独”的态度,一个人处世做人的态度,绝对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而有所疏忽、有所怠慢,为人处世要有一贯性,绝对不能说一套做一套,做人一贯会愈做愈轻松,愈做愈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敬。 我们要尊敬一切万物,爬山的时候不可以大吼大叫,影响到很多动物的安宁,这也是入虚室如有人,也要谨慎。 很多孩子到人家家里四处参观,这不正确,这对主人不够尊敬。要时时警惕,也要避免嫌疑,不要被人家误会。入虚室如有人,这个进退的分寸我们也要谨慎,这是避嫌。
3.“事勿忙、忙多错”的含义? “忙”,就会乱。所以要缓和。缓可以免悔,退可以免祸,所以常常有条不紊就不容易做错一些事情。然后懂得进退,该退的时候不要强出头,可以免掉祸患上身。 很多事我们要慎终,谨慎,你要离开的时候要把它检查清楚,才不会造成自己跟别人的困扰。我们说慎始也要慎终。比如水龙头、电源等使用完要把它回归到原位,才不会造成无谓的浪费。 按过的按钮也要把它归原,才不至于浪费,甚至于才不至于造成电线走火的危机。这是事勿忙,忙多错。假如孩子从小有这个态度,他就很谨慎也很有责任心。
4.“勿畏难、勿轻略”的含义是什么? 勿畏难,就是不要害怕困难。《中庸》提到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”。也就是说,人家做一次就会了,纵使我们比较驽钝,我们就做一百次也要把它做到会;人家十次就会了,我们纵使要做一千次才会,我们也要有所毅力去做。时时要自我砥砺,自我鼓舞,这很重要。
5.人生境界、人际关系的真正根本在哪里? 人生境界、人际关系的真正根本在哪里?在自己的心。心是能感,境界是所感。假如我们的心有很多对立,有很多纷争,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怎么样?冲突不断。假如我们的心中是念念希望能有所奉献,自然就会感来很多人对你的帮助。所以不要怕困难,只要你有这分真诚的心,助力就会接踵而至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